学科设置
面对生产、生活领域快速经历技术性变革的时代,人才培养需面向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和新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专注于多元学科交叉领域,
旨在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致力于解决未来面临的潜在问题而展开艺术设计发展实践的创造型人才。
基于“人的存在”、“人的创造”、“人的发展”三大核心内涵,
未来设计学院设立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开展本科与研究生教育:
设计与未来生产、
生活方式
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及未来社会形态的综合性设计
“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在新型互联网文化、智能化社会及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基于对技术变革主导的未来文化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推动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的设计教学与研究。艺术与科技
面向前沿问题的概念性设计研究
设计与教育
面向设计领域教学与未来教育创新设计的研究
“设计与教育”旨在探索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能够满足未来教育领域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该领域研究面向设计学科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设计研究,聚焦青少年设计思维的培养,拓展中小学设计美育实践,并致力推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场景创新。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课程设计和教育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教育的趋势动态,融合跨学科知识,运用设计创新思维解决教育场景中的潜在问题,从而成为能够引领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一专业方向将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突出师范院校的育人特色,开辟跨学科设计教育的新路径。
本科阶段
学生将初步建立对设计历史发展脉络与专业问题的认知,对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方式。
同时,通过新技术语言的转译训练、跨领域知识学习以及批判式思维的培养,建立对于未来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潜在可能性的认知,形成设计专业技能与多元知识体系相互驱动的发展模式,为未来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思路。
硕士阶段
硕士研究生通过对综合理论方法研究以及具体项目的探索性实践,自主提炼研究方向,并对设计理论和实践进行科学拓展。硕士研究生注重提升以人文社科为基础的行业洞察力,对行业的社会性发展形成独到见解;并通过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型知识,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将设计技能与产业所需的综合性应用知识进行结合,形成能够应用于未来的设计创作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法。
博士阶段
博士阶段在艺术学学科体系下,注重跨学科开展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面向未来设计变革引发的设计学科建设、人才需求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实践、多元的交流、深入的研究,开展设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